高清免费AV片在线观看,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区视频,亚洲AV电影一区二区在线秋霞网

  >  資訊 > 王斯成:這才是真正的分布式光伏!
王斯成:這才是真正的分布式光伏! 2017-02-28 09:46:03

摘要:王斯成指出,分布式政策應該具有兩大特征。第一沒有配額限制,可以隨便裝,只需備案就可以了;第二,分布式要補貼及時到位。

\
        什么是分布式光伏?
        對于這個疑問,在普通人的腦海里,可能會浮現出屋頂光伏和大型光伏電站兩個景象,分別予以默答。對此,能源新聞網要告訴您,這樣的認知顯然不夠專業。
        分布式光伏定義
        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是:
        分布式光伏發電特指在用戶場地附近建設,運行方式以用戶側自發自用、多余電量上網,且在配電系統平衡調節為特征的光伏發電設施。
        分布式光伏四大特點
       
\
        同時,百度百科還對分布式光伏四大特點逐一進行了歸納和總結。
        首先,輸出功率相對較小。一般而言,一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容量在數千瓦以內。與集中式電站不同,光伏電站的大小對發電效率的影響很小,因此對其經濟性的影響也很小,小型光伏系統的投資收益率并不會比大型的低。
        其次,污染小,環保效益突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發電過程中,沒有噪聲,也不會對空氣和水產生污染。
        第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局地的用電緊張狀況。但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能量密度相對較低,每平方米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功率僅約100瓦,再加上適合安裝光伏組件的建筑屋頂面積有限,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用電緊張問題。
        第四,可以發電用電并存。大型地面電站發電是升壓接入輸電網,僅作為發電電站而運行。而分布式光伏發電是接入配電網,發電用電并存,且要求盡可能地就地消納。
        從百度百科對分布式光伏特點的描述中,不難發現光伏電站與分布式最明顯的區別在于,光伏電站是升壓接入輸電網,而分布式是接入配電網,發電用電并存,盡可能就地消納。
        在分布式光伏也有全額上網的,那在這種情況下又如何劃分呢?
        百度百科雖在輸出功率上對分布式進行了界定,但缺乏具體的技術參數做為參考,以很容易讓普通人混淆。在此,我們不妨看看官方及權威人士給出的定義。
        分布式官方定義
        近日,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表示,中國的分布式是按照國家能源局正式文件的規定,電壓等級在35千伏以下,單個并網功率在20兆瓦以下都屬于分布分式光伏系統。政策上電壓等級10千伏對應6MW的容量,400伏對應的是500千瓦的容量。
        此前,根據《國家電網營銷[2014]174號國家電網公司關于印發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管理規則的通知》,分布式電源有如下兩方面定義:
        第一類:1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接入,且單個并網點總裝機容量不超過6兆瓦的分布式電源。
        第二類:35千伏電壓等級接入,年自發自用大于50%的分布式電源,或10千伏電壓等級接入且單個并網點總裝機容量超過6兆瓦,年自發自用電量大于50%的分布式電源。
        2015年3月1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下達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能新能[2015]73號,文件對光伏電站進行了較細致的區分,同時規定對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及全部自發自用的地面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不限制建設規模,各市發改部門隨時受理項目備案,電網企業及時辦理并網手續,項目建成后即納入補貼范圍。
\
        分布式系統與光伏電站分界線
        按照技術參數標準來看,電壓等級在35KV以上,并網功率在20MW以上,都是屬于地面光伏電站。而在此基線以下的光伏電站,則屬于分布式系統。
        按此分界線劃定,光伏“領跑者”中標項目大都屬于光伏電站。據了解,“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中標的12個項目總量為950兆瓦,每個項目單體容量100兆瓦,5個“領跑者計劃+新技術、新模式示范項目”,單體規模為50兆瓦。此外,還有一個50MW的基地公共平臺。這些項目的并網功率都在20MW以上,故不屬于分布式系統之列。
        企業家說分布式
        與集中式光伏電站相比,分布式光伏更多體現在適用性、靈活性和實用性層面。
        近日,主題為“開啟能源互聯網時代”的愛康集團戰略轉型發布會在北京成功召開。江蘇愛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宇峰在接受能源新聞網采訪時給出了他對分布式光伏的理解。
        劉宇峰認為,只要不是依靠主網,并入主網的符合用戶發展的光伏電站形式都可稱之為分布式。分布式的系統容量相對偏小,居民屋頂光伏電站是分布式,容量達到幾兆的工商業屋頂也算是分布式。
        劉宇峰指出,判斷分布式光伏的關鍵指標是使用方式的便捷性,分布式帶來的優勢就是實現家庭與用戶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能分享。分布式是扁平式的共享模式,類似互聯網的經營模式,這就是分布式的優勢所在。
        分布式光伏的特征
        搞清分布式光伏的概念,還有必要了解一下分布式的特征。
        王斯成指出,分布式政策應該具有兩大特征。第一沒有配額限制,可以隨便裝,只需備案就可以了;第二,分布式要補貼及時到位。這一點與大型電站不同,包話分布式光伏電站都要到水規院排隊,上目錄,要等兩三年,真正的分布式不存在這個問題。
        分布式發展七大障礙
        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出臺后,很多人認為分布式將迎來爆發。對此,王斯成小有異議。他認為,中國分布式還未真正發展起來,有七大障礙對其構成了掣肘。
        一是東西部資源稟賦存在差異,差異化定價造成收益不同。光伏大都在東部地區,西部陽光資源高了50%,電價比前者低了50%,收益比較差。
        二是建筑不好選,產權清晰、優質建筑業主難選,便于安裝的且無建筑安全隱患的建筑難找。
        三是建設規模小。
        四是存在合同能源管理交易風險問題
        五是穩定性和自用電比例的問題。
        六是光伏項目融資問題。
        七是技術復雜,需要工匠精神。
        如何做好分布式光伏?
        日本80%的光伏項目是分布式,中國分布式在光伏裝機容量占比為13,40%(10.38GW/77.42GW),處于相對偏低水平。
        從一系列政策動向來看,分布式光伏成為國家重點政策導向。在不斷迎來利好之際,到底該怎樣做好分布式呢?
        這個基本可以分為五步。
        第一步,實施有效的政策引導。
        第二步,規范合同能源管理,引入電網監管。
        第三步,由第三方核準電量跟建筑業主交易,確保公開、公平、公正。
        第四步,統一收費標準,不搞配額限制,堅持補貼及時發放。
        第五步,發揚工匠精神,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如建設儲能、微電網、多能互補示范工程等。(能源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