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對光伏產業不實言論的嚴正聲明
2016-10-11 11:03:20
摘要:9月30日,網上推送了《光伏,也許一直都是一場騙局》一文。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作為由民政部正式批準成立的國家一級行業組織,認為有必要代表中國光伏業界,嚴肅地指出該文錯謬之處。
9月30日,格隆匯科技發展(深圳)有限公司在其微信公眾號“格隆匯”上推送了《光伏,也許一直都是一場騙局》一文。文章在沒有進行實事求是調查,基本沒有數據及理論支持的基礎上,僅憑主觀臆斷,甚至憑空捏造,以“也許”,“可能”等莫須有的手法對我國光伏產業發表諸多不實言論,反復使用“騙局”、“騙補”等詞高達10次,刻意誤導輿論,造成了不良影響。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作為由民政部正式批準成立的國家一級行業組織,認為有必要代表中國光伏業界,嚴肅地指出該文錯謬之處,以正視聽。
《騙局》一文核心論點主要有以下四點:1、光伏是“高污染、高能耗”產業。2、光伏發電不便宜,社會成本更貴。3、中國光伏企業沒有動力研發新技術,是落后產能。4、光伏產業不靠補貼就不能生存。這四個論點錯漏百出,都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一、光伏到底有沒有高污染、高能耗?
原文稱光伏是“一個以低碳為標志卻實則高能耗,高成本的行業”、“下游光伏電站看似環保,但是上游的多晶硅制造卻是不折不扣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
通過中國光伏行業專家測算,以中國為例,光伏發電從原料硅砂到制成晶體硅光伏發電系統的總能耗約為1.52度/瓦[1],包括硅砂—冶金硅—多晶硅—鑄錠—硅片—電池—組件生產及其原材料生產能耗,光伏系統建設所需鋼材、水泥、線纜、逆變器等系統部件制造、運輸、安裝能耗。中國西北部的太陽能資源豐富,光伏發電系統的年滿發平均利用小時數1500小時以上,中東部約為1100小時,取兩者平均值1300小時進行計算,每瓦太陽電池一年約可發電1.3度。由此,可以得出光伏發電的能量回收期約為1.17年。從全壽命周期來看,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過程中消耗的電力僅需一年多時間即可全部回收,而組件的質保普遍在25-30年,可以貢獻二十余年的清潔電力。
無獨有偶,德國弗朗霍夫研究所2016年4月22日最新的《德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報告》也指出,在德國這個光照條件一般的國家,光伏電站僅需不到2年即可回收光伏組件全產業鏈生產過程中消耗的電力。每瓦光伏組件安裝后,至少可以發出比制造它多10倍多的電[2]。說光伏“高耗能”,是非常荒謬的。
二、光伏發電真的很貴嗎?
原文稱:“光伏發電的環保,是個偽命題,考慮進環境影響后的光伏產業的發電社會成本只會更高。”
2016年6月,國際能源署(IEA)出版了名為《下一代風電和光伏:從成本到價值》[3]一書,其中明確指出,光伏電站項目建成后,發電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IEA另一篇名為《轉型的力量》報告中指出,早在2013年,以“平準化成本”測算,光伏和風電成本已達到或接近其他能源成本[4]。

圖1各類發電技術的平準化成本(LCOE)[4]
其中光伏和風電的平準化成本與其它能源已非常接近。
弗朗霍夫研究所《德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5]中也指出,光伏發電正在成為天然氣和燃煤電廠的理想替代能源。研究人員基于大量數據對各種能源形式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了計算,光伏每發1度電,節約2.2度傳統能源。2012年,全球光伏發電量約為28太瓦時(TWh),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860萬噸,為溫室氣體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圖21900-2010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和全球平均溫度的關系[5]
三、中國光伏的技術究竟怎么樣?
原文稱:“企業沒有動機去研發更高效的技術,巨額的補貼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新技術的發展。”“光伏發電運營商……刷政策補貼的紅利,為落后的光伏產能續命。”
近年來,在內外部環境的共同推動下,我國光伏企業加大工藝技術研發力度,生產工藝水平不斷進步。中國光伏產業通過技術研發、產業化生產在提升光伏電池組件效率的同時大大降低產品價格,經過15年的努力,使光伏發電效率提升了66%,光伏發電成本降低了90%。單晶及多晶電池技術持續改進,產業化效率分別達到19.8%和18.3%,鈍化發射極背面接觸、異質結、N型、多次印刷、背電極等技術路線加快發展;光伏組件封裝及抗光致衰減技術不斷改進,雙面、雙玻、無邊框組件等自主創新產品不斷涌現。
自2007年以來,光伏業內知名媒體PV-Tech跟蹤了全球多家主要光伏組件制造商中的研發投入,如下表所示,中國光伏廠商在研發方面的支出名列前茅,十二名中有七家是中國企業,且研發投入呈逐年遞增趨勢。

圖32007-2015年全球十二家主要光伏企業研發投入
截至2016年,以天合光能為依托單位的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連續13次打破或刷新了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和組件輸出功率的世界紀錄[6],技術創新成果豐碩。

圖4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太陽能電池效率最新記錄[6]
其中中國天合光能多次憑借自主研發成果上榜。
事實上,原文自己也承認:“世界上大部分太陽能板是中國制造的”。若沒有創新驅動、創新引領,“落后”的中國光伏產能是如何長期大幅占據全球光伏市場份額的?
四、是不是沒有補貼,光伏就活不下去?
原文稱:“光伏產業是一個不靠補貼就賺不了錢的行業。”“政府一直在托底的手……慢慢放開,這個騙局故事就注定講不下去了。”
德國是全球第一個對光伏發電提供補貼的國家。通過產業政策支撐,德國在自然光照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迄今已實現累計裝機容量40.3GW。在技術進步及市場競爭的推動下,德國光伏電價已由2010年的40歐分/度降至目前的8歐分/度,實現了平價上網。逐步降低退坡的光伏補貼政策,為德國光伏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推動了能源轉型,優化了能源結構,落實了綠色發展。

圖5德國光伏電價補貼政策一覽
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在《2016年新能源展望》[7]中強調,光伏的成本正在一路下行,多個國家的光伏電力拍賣價格不斷創出新低,預計到2020年,全球大部分地區的光伏電價將比天然氣熱電聯產更便宜。
有德國案例的珠玉在前,美國、日本、印度乃至非洲國家紛紛為光伏發電制定了各種支持政策,以爭取早日實現平價上網,實現經濟性和環保性的雙豐收。正如前文所述,過去15年內,光伏發電效率提升了66%,發電成本降低了90%,隨著技術快速進步和成本大幅下降,光伏發電平價上網在中國已經指日可待。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中國光伏產業以制造業起家,憑借創新驅動,實現中國引領,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可以同步參與國際競爭并保持領先水平的實體產業。如今,光伏發電已成為我國調整能源結構、建設綠色經濟的中堅力量。我們歡迎社會各界對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提出各種意見和建議,但絕不縱容歪曲事實、惡意中傷的行為,對于網絡謠言,協會堅決抵制。
在此,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鄭重聲明,要求格隆匯科技發展(深圳)有限公司及其相關媒介立即撤下不實文章,并采取必要手段消除惡劣影響。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將一如既往地為行業提供全面服務,維護會員合法權益和光伏行業整體利益,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推動我國光伏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
2016年10月10日
[1]《關于光伏行業所謂的“高耗能”問題分析》,中國光伏行業協會,2016.10
[2]FraunhoferInstituteforSolarEnergySystemsISE:“RecentFactsaboutPhotovoltaicsinGermany”P.42
[3]IEA,NextGenerationWindandSolarPower,2016,P15:“Oncebuilt,windpowerandsolarPVprovideelectricitypracticallyforfree.”
[4]IEA,ThePowerofTransformation,Wind,SunandtheEconomicsofFlexiblePowerSystems,P71
[5]FraunhoferInstituteforSolarEnergySystemsISE:“RecentFactsaboutPhotovoltaicsinGermany”,P.48-49
[6]NationalRenewableEnergyLaboratory(NREL):http://www.nrel.gov/ncpv/images/efficiency_chart.jpg
[7]Bloomberg:“TheNewEnergyOutlook2016Solar”,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