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毅韌:“中國政府一貫高度重視核安保工作,對核及放射性材料一直實施嚴格的管控。60多年來,中國保持了良好的核安保記錄,實現了重要核材料‘一克不少、一件不丟’”。
“中國政府一貫高度重視核安保工作,對核及放射性材料一直實施嚴格的管控。60多年來,中國保持了良好的核安保記錄,實現了重要核材料‘一克不少、一件不丟’”。近日,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王毅韌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王毅韌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核安保工作成績斐然。以核安保法規體系的完善為例,起草了《核安保條例》草案并已上報國務院審議;同時,發布了《核材料衡算與控制視察導則》《核材料和核設施實物保護》《核材料管制視察管理辦法》《核材料管制報告管理辦法》等一批核安保導則和技術規范,有力推進了我國核安保工作的法制化進程。
同時,我國形成了完整的核工業體系。2015年,我國有8臺機組投入運行,6臺機組開工建設。截至目前,我國大陸運行核電機組30臺,總裝機容量2831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24臺,總裝機容量2672萬千瓦,在建機組規模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在建規模的近四成。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每年還將新開工6至8臺機組。
“中國政府于2012年發布了調整后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明確提出2020年實現運行核電裝機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的目標。中國將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核能發展。”王毅韌說。
他透露,核燃料循環方面,我國堅持“閉式循環”核燃料發展路線,基本形成完整的核燃料循環體系。此外,我國正積極實施核電“走出去”戰略。“‘華龍一號’是中國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研發設計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通過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反應堆通用設計審查,將為中國核電‘走出去’起到示范作用。”王毅韌表示。(《經濟日報》 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