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飛帆:讓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成衢州重要經濟支柱
2016-10-25 10:05:34
摘要:衢州一座江南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在工業經濟著力轉型升級,并將新能源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作為重中之重。那么衢州市在新能源汽、動力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產業的布局怎樣?
衢州一座江南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在工業經濟著力轉型升級,并將新能源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作為重中之重。那么衢州市在新能源汽、動力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產業的布局怎樣?有何優勢?圍繞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衢州市副市長湯飛帆。

將新能源汽車及鋰電池產業列為戰略新興產業
中國能源報:衢州在新能源方面的布局進度怎樣?衢州市在過去幾年里新能源行業發展取得了哪些成果?
湯飛帆:新能源汽車及鋰電池產業被列為浙江省重點發展產業,是衢州市大力培育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衢州市在發展鋰電池產業方面已經具備了極好的產業基礎,其中正極基礎材料四氧化三鈷、三元材料前驅體、負極材料納米硅粉、六氟磷酸鋰、電解液、電子級氫氟酸等鋰電池產業鏈中的相關配套產品一應俱全。吸引了斯戴拉、索爾維、中央硝子、曉星、北斗星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入駐,形成了以華友鈷業、巨化集團、浙江凱圣、凱藍化工、中硝康鵬、中寧硅業等為代表的鋰電池產業集群。2015年衢州市鋰電池產業板塊工業產值突破80億元,為向下游縱向延伸、加快電芯制造、PACK封裝及新能源汽車整車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衢州市鋰電池產業鏈上相關企業供應的產品非常符合國內鋰電池產業發展的最新方向,具備承接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重大項目的基礎條件,推動當地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及鋰電池產業集聚協同發展,既滿足衢州市作為浙江省綠色環保生態屏障的發展要求,也符合衢州市打造“鋰離子電池基礎原材料生產基地”、“鋰離子電池四大材料聚集基地”、“高端鋰離子電池聚集基地”、“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儲能特色生產和示范應用基地”等四大綠色環保產業基地的發展方向。
目前我們依托巨化的平臺資源優勢,引進了凱藍公司上馬鋰電池材料項目;依托華友集團的技術、平臺、資源優勢,擬與國際知名巨頭開展相關項目合作等。
三大優勢引企業落戶
湯飛帆:首先是產業配套優勢。園區重工業基礎扎實,產業鏈條完備,多層次、多方位的產業配置可以滿足不同企業的發展需求,為承接、發展各類大項目提供了堅實的平臺,形成了以氟硅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太陽能光伏新能源、電子信息產業為重點的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金屬制品、特種紙、新型建材、綠色食品為重點的四大特色優勢產業,以及先進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現代生態高效農業等“442”現代產業體系。其中,重點發展的“2+2”主導產業,即氟硅鈷新材料、節能環保和智能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產業,以及電子信息與智慧、綠色食品與生物健康兩大新興產業。
其次是市場腹地優勢。衢州地處浙、閩、贛、皖四省交界,四省通衢,以衢州為中心300公里范圍內涵蓋杭州、南昌、福州等省會城市,地級市更是多達20個之多,輻射人口約1.5億人。衢州同屬長三角和海西經濟區,是鏈接長三角、珠三角與海西區的重要樞紐,以衢州為中心的400公里范圍大比例覆蓋長三角、海西經濟區以及部分珠三角經濟區,該區域輻射上海、福州、南京等地,輻射人口多達3億,且是國內消費能力最強的區域。衢州獨特的區位和快捷的交通網絡,使得當地企業的產品不僅接近且能快速送達省內外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紹興、蕭山、上海、蘇南等發達的市場,而且有利于產品向珠三角、海西區和內陸腹地輻射,新能源汽車發展潛力巨大。同時,近年來金華、上饒等周邊地區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整車制造產業體系,也為我市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鋰電池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市場基礎。
再次,投資服務優勢。區位交通:衢州地處浙江省西部,錢塘江源頭,是浙閩贛皖四省邊際中心城市,素有“四省通衢、五路總頭”之稱,陸、水、空交通網四通八達,境內網布高速公路、鐵路及民航。滬昆、杭新景、京臺、龍麗溫高速貫穿衢州,形成“兩橫兩縱”高速路網。
生態環境:生態優良,森林覆蓋率達72%,飲用水為國家一級地表水,是全國9個生態良好的地區之一,不僅宜業宜商,而且宜居宜游。
發展平臺:國家級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衢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規劃面積198平方千米,水、電、路、蒸汽、污水及固廢處理等“九通一平”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儲備工業熟地2萬畝。
產業基礎:斯戴拉、索爾維、中央硝子、曉星、北斗星、天碩、凱藍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已入駐,形成了以華友鈷業、巨化集團、浙江凱圣、中硝康鵬、中寧硅業等為代表的鋰電池產業集群,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電解液添加劑、隔膜涂覆材料PVDF等鋰電池產業關鍵配套產品一應俱全,2015年相關產業產值突破80億元,產業基礎雄厚,配套完善。
扶持政策:新能源汽車及鋰電池產業被列為浙江省重點發展產業,是衢州市大力培育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對符合條件的項目企業,在土地、財政、人才等政策上給予大力扶持。
投資服務:園區享有地市級經濟審批權限,是浙江省授權最徹底、最充分的產業園區,能為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一站式全程審批服務”。
3-5年產業集聚初具規模
中國能源報:衢州市政府在發展新能源產業項目上,具體有哪些規劃?
湯飛帆:衢州市委市政府已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列入“十三五”重點產業發展規劃,相關企業形成的產業基礎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成熟的條件,引入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項目為產業鏈補鏈的需求已相當迫切。
我們希望通過3到5年的努力,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效,產業集聚初具規模,推廣應用進展明顯,成為浙江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材料產業重要基地之一。具體目標是:
一是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材料產業形成集群效應。以動力鋰電池材料為發展方向,依托巨化、華友鈷業等龍頭企業的帶動,完善產業鏈和配套,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推進鋰電池材料產業發展基地建設。到2020年鋰電池產業產值達200億元。
二是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形成集聚效應。到2020年,形成以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和電機電控為發展重點的企業集聚,產值100億元。
三是推廣應用形成一定規模效應。到2016年,我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達到600輛(按新增大巴臺數折算),2020年達到2000輛。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布點均衡、設施完善的充電服務網絡,2016年底,建設充電站13座(含高速),充電樁640個;到2020年,全市新建專用充換電站不少于10座,公用充電站不少于22座、自用充電樁不少于6000個、公用充電樁不少于500個。
四大政策助推產業發展
中國能源報:“十三五”發展規劃下,衢州市在推廣新能源汽車項目上有哪些配套措施?
湯飛帆:開展產業發展研究,勾勒產業樹,繪制產業圖譜,對標國際領先明確發展方向、確定發展路徑,謀劃重大招商引資項目。通過規劃引領、政策推動,借力北京、上海、深圳產業資本科技對接小組,開展“點對點”精準招商和企業招商,力爭吸引一批“大好高”重點投資項目。
一是加強規劃引領。委托專業研究院編制衢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結合實際深入研究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方向、重點領域及發展路徑,積極引導、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編制衢州市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規劃,科學選址和確定充電樁空間布局,合理規劃建設規模。
二是制定扶持政策。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培育和推廣應用,加強資源統籌協調和管控,積極探索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模式,研究制訂衢州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三是推進設施建設。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建立車樁一體化機制,廣泛吸引社會投資參與,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基礎設施建設,規范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和管理,形成比較完善充電服務網絡體系。建立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設施的運營安全管理平臺,吸引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在我市設立車輛維修保養和檢測服務機構,形成車輛維修保養服務網絡,確保新能源汽車安全運行。
四是培育產業集群。一是加快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材料產業及鋰電整裝(PACK)基地建設。積極推進鋰電池材料項目的實施,依托巨化集團公司、華友鈷業等龍頭企業的帶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延鏈、補鏈,完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材料產業鏈,打造鋰電池材料及鋰電整裝(PACK)產業基地,重點引進中科院過程所、上海瑞華等企業入駐,支持衢州華友對外招商,建設鋰電池儲能拆分回收綜合利用。二是加大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配套發展。立足零部件加工業提升和延伸,謀劃一批零部件項目,加快培育一批有實力的零部件骨干企業,努力成為零部件采購重點地區。重點培育電機、電控及整車其它零部件等的制造能力。積極推進開山公司與臥龍公司的合作,開發新能源汽車電機,形成以電機、電控為發展重點的企業集聚。三是加快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的引進力度。積極研究整車企業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企業加強對接,力爭引進整車項目。(中國能源報 何英)